近幾年,每個皮具廠都在承受相同的用工成本壓力。細心的B皮具廠老板近年來一直密切關注車間里工人進行生產的流程,他發現,在人力資源結構上作出更加合理的調整后,每個產品利潤率的改善情況,會立馬顯現出來。
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里的一員,皮具生產的大部分工序,都是靠人工完成的。隨著人工成本的節節攀高,總體而言,中國皮具制造依靠“低人工成本”獲得收益的時代,已經一去不復返。
中國皮具產業所依仗的產業資源和勞動密集等方面的優勢,也將發生改變。中國的皮具工廠到了向管理要效益的階段,以前粗放式的經營模式無法支撐皮具工廠走下去,向精益型生產模式轉變,成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。
某業內人士認為,精益生產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生產方式,更多是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和文化,以細節消除浪費、精簡作業程序和優化作業流程。
有著豐富皮具生產管理經驗的人士認為,精益生產是一種理想狀況的良好生產管理模式。對于箱包行業來講,要針對工廠的實際狀況,分步驟推行。比如,有些工廠在拿到訂單后,基本是一次性按訂單數量將物料全部領上車間,通常而言,要到兩三天之前才有成品出來,這樣造成的后果是,前面兩三天,工廠沒有產量,生產效率出不來。車間的物料、裁片、半成品到處堆積,生產現場零亂,物料損耗很難控制,為了出貨,在訂料時損耗放大,造成不必要的浪費。工序分解、安排出異常得不到及時的調整,會出現半成品積堆、后工序等待,工序交叉等。優化生產程序后,工廠不僅可以減少浪費,還可以大大提高工人的生產效率。 除了研究如何更大限度地優化人力資源,B皮具廠的老板還在研究尋找替代人工的辦法。其實,皮具生產可以做到部分工序自動化,只是前期投入較大,并不適合所有的工廠。
業內人士認為,假如本土皮具的品牌價值得到提升,處于下游的皮具創造工廠得到的利潤會更高,對整個皮具產業的發展,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。